第四百六十六章 历史的无奈

+A -A

  “父王!我大齐如今虽有人口百万,但除了长安之外,其余府县之地,多者万人,少则千人,我国境内并非缺少良田,而是缺少种田的农夫。

  依着我大齐的领土与人口来算,即便是再多数倍,想要统治如此庞大的疆土,也是无比困难的。

  ”

  杨浩点点头道:“还有呢?”

  杨志想了想继续道:“儿臣认为,人口只是其一,然!人心最为复杂,若是如此庞大的疆土,边关若是有变,朝廷根本无法做出反应。

  若是没有解决办法,疆土过大,对我大齐而言并有用处。

  ”

  杨志说完后,有些忐忑的等着杨浩的评价。

  “不错,你如此年纪便能想到这些,为父很是欣慰。

  既然知道问题出在何处,不能就不管了,不过能提出问题,还能解决问题才是你要应该学习的。

  问题任何人都可以提,但是解决问题,只能不断的去摸索。

  还记得父王曾经和你提到过的生产力的事?”

  ”

  杨志道:“儿臣有印象。

  ”新更新最快 电脑端:https:///

  “既然记得,那为父今日便再告诉你一句话,科学技术是这世间的第一生产力。

  只要科技水平提高,这些都不再是问题。

  为父几乎用举国之力来支持工部进行的工程,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
  ”

  杨志还是想不出来,什么样的科技能解决他刚才提到的问题。

  杨浩沉声道:“十几年前,这片土地上的人,除了放牧牛羊,刀耕火种,不知垄耕施肥为何物。

  以当时的能力,根本不足以职称像长安这般十几万人口的大城。

  但你觉得,十几万人口就是大城了?依为父看来,就京城的土地足以养活我大齐半数人口。

  以我大齐目前的疆土,足以轻松让千万百姓衣食无忧。

  ”

  看着杨志惊骇的表情,杨浩继续道:“你觉得不可思议,觉得为父在说梦话吗?”新首发 https:// https://m..

  “儿臣不敢。”

  杨志连忙道。

  “吾儿,身为帝王,想要维持一个诺大的国家,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位置,那些大臣也好,将军也罢。

  王族与他们的关系即是君臣也是敌人,而天下万民才是让帝王坐稳位置的关键。

  帝王就像是水面上航行的船,百姓就是那滚滚流动的江水。

  百姓富足,生活安定,才能让这条船安稳的航行下去。

  若是百姓悲苦,生活在这世间如同人间地狱,将会掀起惊涛骇浪,到了那时什么天子,什么帝王,也只能落得个身死的下场。

  为父近二十年来能做到如此,就是为父看清了这一点。

  那些大臣纵然手握大权,为父依然可以一言而杀之。

  你觉得他们为何不敢反抗。

  ”

  杨志额头见汗,紧张道:“父王英明神武,群臣无不拜服。”

  “呵!英明倒也罢了,神武?为父打仗不如那些大将,百工不如那些精于此道的匠,算得什么神武。

  他们之所以不敢反抗,因为我让天下百姓,远离了战乱之苦,让他们吃上一日三餐的饱饭。

  即便是他们有不臣之心,谁会跟随他们。

  ”

  “儿臣多谢父王教诲。”

  见杨浩能对自己说这些,杨志隐约间明白了什么,跪拜在杨浩面前。

  杨浩让其起来后,坐在椅子上,道:“为父没有老糊涂,知道自己再做什么,那些大臣你不必管他们。

  再过几个月就是冬至,过了冬至,你大婚之后,便去军中历练一番。

  朝堂之事不必涉及太多,有时候卷进去并不是好事。

  ”

  杨志心中一凛,起身道:“儿臣明白!”

  “嗯!你退下吧!”

  “父王保重身体,儿臣告退!”

  杨志走后,杨浩深深地叹了一口气。

  常言道,最是无情帝王家,杨浩身为局中人,对此只能是无奈。

  如今太子之位空悬,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已陆续成人,父慈子孝对于他而言,也许是一件无比奢侈的事情。

  君王与自己儿子,天生就是竞争的关系,这是无比矛盾的事情。

  千百年来,也许这就是身为帝王的悲哀。

  他已经决定等杨志在军中数立了一定的威望之后,正式的宣布他为太子。

  毕竟世事无常,自己已步入中年,不能不未此做打算。

  几个月后,来自北方的韩流,将长安城铺上了一层淡淡的白色。

  祭天之后,正月初四,杨志大婚,新娘的人选让许多不知情的人跌破了眼镜。

  堂堂大齐之王的长子,居然迎娶了一个普通农户之家女子为正妻,这种不顾身份地位的结合,成为了齐国百姓闲暇之余的谈资。

  好事的百姓们,最爱编撰一些底层百姓喜欢听的故事,一个个版本的凄美爱情故事,不知道惹得多少怀春的少女湿了眼眶。

  喜事总有尽头,洪武十六年二月初。

  杨志被杨浩认命为虎翼将军官职为连长,到驻守在秦州的徐晃手下听令。

  边关。

  寒冷的冬季,总有人蠢蠢欲动。

  为了生存,占据了河西之地的蛮人,再次进攻秦州。

  徐晃率军阻敌。

  但是马鞍马镫在游民民族中的普及,让这些从小生活在马背上的人,拥有了惊人的战斗力。

  几次战斗下来,齐人虽然未败,但蛮人的机动性要胜过齐军。

  秦州边疆城镇,一时间狼烟四起。

  大量的部落村镇被劫掠,看着汇报上来的损失,徐晃对那些蛮人恨得牙痒痒。

  军中大帐,徐晃在和一众军官商议军情时,一名亲兵匆匆来报。

  “大帅!斥候回来了。”

  “传!”

  徐晃精神一阵,高声道。

  那斥候走进帐中,行礼道:“禀报大帅,吾等以探清蛮人回去路线。

  ”

  “好!详细讲来!”

  “禀大帅!蛮酋乌梁前日于狼山同其余蛮人汇合,再过数日应该会从风口一带进去青塘。”

  徐晃闻言,起身走到地图前仔细的观看起来。

  片刻之后,高声道:“屋獾!命你领一千轻骑兵于分口西侧十里埋伏。”

  “属下遵命!”

  “高阳!命你部即刻行军,务必三日后抵达狼首谷埋伏。”

  “末将遵命!”

  “东河,孔甲!你二人各领一营,分别从南北两路攻入蛮人腹地,若遇抵抗,一个不留。”

  “末将遵命。”

我要报错】【 推荐本书
推荐阅读:
回到上古当大王 http://m.zzdxss.com/huidaoshanggudangdawang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