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四章宋仁宗上好贤百姓下好礼

+A -A

  仁宗崇道,经常大宴道友,请符斋醮。为大臣们所议论。范仲淹认为皇帝沉溺于道术,长期会荒于政事。于是向皇帝进言中华祖礼道统,称之为国学。范丞相奏曰:中国古代的社会与民间主要思想就是敬天地祭祖宗,这是中国民间的最大传统,是中国的祖礼道统,即国学。这个最大传统来源于夏商周三代,任何学术思想和诸子百家,民间信仰都是遵循或认可这个最大传统。天是最高信仰,在《尚书》中就有“天”的记载,可以看出,当时的“天”还是人格神,指皇天或昊天,皇天就是专指民间所传说的“天”,直到今天,我朝祖宗家法和民间仍将他作为自己的精神主宰。“地”是指中国的大地和中国的建立者。据《史记》所载夏启是中国第一个正式朝代的建立者。祖宗是指上起君主下至百姓的各自祖先。遵循天道就是遵循天命,遵循天命就是遵循皇天。古代朝廷和我朝就是按照天命的原则将社会的各方面如个人、家庭、政权,转化为清晰明了的社会伦理制度,目的是使得人民深刻体会理解到这些伦理制度,以求长治久安。敬天地祭祖宗就是夏商周三代所创立的中华国家和民间的最大传统,被古代的朝廷和我朝吸收和采纳,并将得到以后各时期的继承,也是古代的朝廷按照“天命论”原则转化的制度和统治手段。“天命论”的社会伦理制度外的部分就是自然法则,自然法则产生自然,自行运行。在古代,古人发现阴阳五行并创立五行学说,即是古代自然法则宏观理论的基本总结,我朝的这个最大传统可以被称为敬祖信仰,即敬天祭祖信仰。中国的道家思想也是我朝的主要说教,在民间也打手欢迎。原始的道家,主张道为最高信仰,但他们说的这个“道”就是天的法则,或者说是指规律,后来天道信仰也演化成人格神的信仰,三清和玉皇是代表天的人格神。民间将传统的皇天和道教的玉皇合二为一,玉皇也被称为“天”。于是道教的玉皇也成为民间的信仰之一。儒家也遵守敬天祭祖的传统,但五经均不是儒家的创始人写的,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、《周易》、《周礼》是古代的史官、国人、君主和贤相修撰或著作的。《春秋》也是孔子根据鲁国历史资料记载编订的。四书中只有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为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的录述。对于四书五经所记载的三代的信仰和伦理,儒家只是遵守认可,也不敢违反。其它中国的古代学说也是赞同遵守敬天祭祖这一主要社会思想的。皇帝信道也无不可,但国学即敬祖信仰为天下根本,不可动摇,其他各教也不能忽略。万望皇帝牢记国学,诸教平等,不可偏听偏信,国可长治久安,民可安居乐业,臣范仲淹谨奏。“仁宗听后,说:“范丞相学识渊博,忠心为国,奏言有理有据,绝地天通,至理明言。朕已知晓,并已领会奥妙。丞相不必担心,我当牢记国学根本,善待三教,等同视之,勤于政事,以求国泰民安。”

  范仲淹道:“臣替天下百姓臣子谢皇帝,皇帝英明。”仁宗遂善待太祖之后,将其封在两浙路,一时为大臣和世人称道。

  宋仁宗年间逢大比之年,京城举子云集。一位河南府伊川县张家庄名叫张栋,字良木。来到京城。找到一家客栈安顿好了之后,开始温习诗书。但怎么也看不进去。就决定到街市上去看一看。走到开封府大相国寺去上了一会香,许愿要是能考上进士,就给寺院捐银。又走到玉勾栏,去吃了些酒。走到玉狮子大街,看见一家古书殿。走了进去,看见走到一家书纸店,看中一本古版尚书,翻了翻,非常的喜欢。就打算买下,但这时又个穿金挂银的富家子弟,达官贵人摸样的人走过来,一把将书夺下,强行购买。说到:“这本书是我先看到的,我要买。你不能买。”张栋非常生气,就夺过这本书,将这个人推往一边。这位达官贵人命随从去报官。将张

  栋用铁链锁住,押往衙门。衙役告诉张栋说:“这位达官贵人是开封府尹的儿子。”让张栋不要跟府尹的儿子争执了。张栋心中恼恨,不再言语。过了一晚,衙役们将张栋放出衙门。张栋垂头丧气的回到旅馆。自己温习经书。过了几日会试开始,张栋进入贡院。考试题目为作诗一首。张栋便将自己在书店的遭遇写了出来。认为世态炎凉,贪官横行,奸臣当道。自己象秋天的菊花一样,虽然美丽但宋朝国风象秋风飒飒,但自己仍然要如菊花一样有所作。便以《和黄巢菊花》为题作诗一首。诗曰:“飒飒西风满院白,蕊寒香冷无蝶来。今年你已为青帝,菊花桃花都不开。”

  考试结束后,考官们开始阅卷。主考看到了张栋的诗,认为是反诗。决定上报真宗。真宗看到了张栋的诗,也是一惊。但是他看出了张栋的倔强和傲气和怒,不知傲气和怒气何来。便遍查张栋的底细,才知道府尹的儿子欺辱过张栋。主考说:“张栋此诗有反意,是首反诗,欲称王称帝,不能及第为进士。”仁宗认为,此诗霸气十足,傲骨铮铮,潇洒飘逸,文采金华。当录取为进士。于是张栋就被录取为进士及第甲等。第二日,科举前三甲到金銮殿殿试。仁宗以圣人为题,请前三甲作诗一首,以便考核。第一位进士说到:“天生仲尼万古无长夜,千古圣人君王谢,君王社稷如泰山,泰山秀材丛丛叠。”第二位进士作诗:“江山多姿多秀才,圣人孔子如东岳,木秀于林风不摧,万古长生无超越。”张栋作诗:“宋国遗胄名仲尼,鲁地圣人孔夫子,周游君王山水地,社稷栋梁天下名。”仁宗言道:“前两位曲笔,后一位直白,列张栋伟进士甲等第一名,状元。第二位作诗者为榜眼,第一位作诗者为探花。”张栋的故事流传整个开封府。河南府也知道消息,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,欢声雀跃。

  宰相范仲淹上书正名五代。范仲淹说:“五代梁唐晋汉周。梁为朱温所建,后周为柴荣所建。唐晋汉为沙陀所建。梁周皆为中夏朝廷。沙陀乃境外胡族。不能成为中夏正统。五德之运不在外族人朝廷所流转。唐人自信。皆源于唐人祖先未受外族人统治。五胡乱华时代,中原遍布坞堡,汉人皆依附世家大族而生活。外族人无法控制中原,只抢劫财物,占领领土。到了北魏时期,外族人虽然占领了北方,但是无法控制汉族人民。政权无法支撑,只好乞求汉人,自动归化,实际上就是投降中国。世家大族于是也就转而支持北魏。北魏变成中国朝廷。中国于是不战而屈人之兵。唐人自认为祖先未受外族人统治,而且战胜了外族人。沙陀等族虽然占领中国,但是只是军事占领,抢劫财物,并未进行统制。中夏之人自行治理。到后来郭威击杀沙陀,沙陀败落,归化中国,中国击败沙陀。仁宗道:那该如何处理呢,沙陀朝廷如何称呼?范仲淹道:不如将汉人朝廷称为朝,外族朝廷成为代,朝为中国本土朝廷,沙陀人为外族政权,非中国正统,名号为中国名号,其自认中国,沙陀人乃是后期加入中国,当是归化中国,不是沙陀人统治中国。称沙陀人朝廷为代是因为中国此时期无有朝,无其他名号,借用而已。称梁唐晋汉周为五代,是因为唐晋汉为代,不能称朝,故名五代也。仁宗道:甚善。朕即刻令人起草诏书,通令全国。按此称谓正名五代。

  仁宗大中祥符年间,辽宋和棋,仁宗无事,翻阅唐太宗贞观氏族志。慨叹曰:崔卢王谢山东大姓,列为第三等,实在是世道不古。找范仲淹答问。问曰:山东崔氏何许人也,何以有唐一朝有二十多位宰相?”范仲淹道:“隋朝大儒王通在着有《文中子中说》一书,其中有问崔卢婚姻之事,其弟子秦王府十八学士杜淹有注曰:‘崔氏帝喾姜嫄之后也。居崔邑。’崔氏始祖乃周文王之后,周庄王之子。分博陵、清河、武城等

  郡,自汉魏两晋南北朝以来,执宰中国,位高权重。门中多才子,精通五经,家学渊源。有唐一朝,全靠山东大族支撑。唐朝衰弱,贵族没落。崔氏于是化为百姓,没入民间。”仁宗道:“崔氏最杰出之人物为何人?”范仲淹道:当属唐朝宰相崔玄炜,乃属博陵郡安平人士。唐朝时为宰相,发动五王政变,推翻武氏政权,光复唐朝。被中宗册封为博陵郡王。年少时中明经进士,不靠祖先门荫,为官清正,为时议好评。次之当属北魏宰相白马公崔浩,辅佐魏太武帝拓拔焘混一中原,修国史秉笔直书,惨遭灭族。然心系中华,劝阻拓拔氏侵略南朝,为人正直,乃千古功臣也。再次之乃属黄鹤楼诗人崔颢,题黄鹤楼一首,千古绝唱,李太白到楼前已然无字可写。崔颢长于文学,乃不朽之功业也。此三人为崔氏三杰,非常人可以攀比。仁宗道:“我朝崔氏有无名家?”范仲淹道:“我朝太祖时代,有将军为崔氏之后。然不通经文,乃是武将。”仁宗道:“崔氏虽然没入民间,也是非同一般人家。崔氏乃周文王之后,我当去社稷祭奠周文王,以念崔氏族人于中国社稷之忠诚。范仲淹道:“甚善,皇帝真英明天子也。”

  淮南路颍州府这几年风调雨顺,百姓齐赞真宗英明,感谢朝廷。大家纷纷到庙观上香向神道表达谢意。颍州靠淮河南四十里路有个村子名叫张老庄。庄子里有家阴阳风水先生。道术远近闻名,方圆百里皆知道张先生的大名。张老庄有家刘姓人家,家中有个无赖,名叫刘三郎,刺头,什么事都不信邪,爱挑刺。刘三郎对张先生十分不服气,经常挑张先生的毛病。又一次,刘三郎又来找事,张先生决定要治他一治。刘三郎对张先生说:“先生不是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吗。你光给外地人看好地,我们本村的人难道都没有什么好命,也没有什么风水好地吗。”张先生说:“你看,有好地,但没好命,没那个福气享受。”刘三郎说:“我看不一定。我知道风水一定是有山有水。靠近我们村的南塘哪里有水,地高三寸,一定是块风水宝地。”张先生说:“是好地,我们村没有人能够享受。”刘三郎说:“我看不一定。”张先生说:“好吧,你不信,可于明日午时去南塘处,离塘三丈三,挖地试试,必有一块石头,若是你就埋上,日后你家老人故去可葬于此地,不要再好奇深究。否则将无命享受。”刘三郎听过后,就回去了,将信将疑。第二日午时,刘三郎一个人午时准时到了地方。离塘三丈三开始挖地,挖了几尺深,果然有块石头。刘三郎想起了张先生的话,心说,他是不是吓唬我的,应该没有什么。我看看到底石头下面有什么。他于是揭开石头,发现石头下面是个小泥泡,仔细一看还有一条泥鳅在里面。当石头打开后,小泥泡的水很快就开始干了。泥鳅也死了。刘三郎赶快将石头盖上,将土埋上。回去向张先生说了情况。张先生说:“此地出大富大贵之人。若埋上这块地,其后必人财两旺。但是你将石头打开,泄了气,泥鳅死了,水没了。此地风水已坏。你家就是埋上,也无法人财两旺。叫你别看石头下面,你非要看,这下你信不信。”刘三郎跪倒地下,磕头如捣蒜,从此折服,不再找茬。

  张先生智取刘三郎的故事传遍颍州府,颍州知府听到此事,于是将此事报告朝廷。宋仁宗也听说了此事。他十分想见到张先生,请他做官,问问大宋皇陵的风水。知府将皇帝的意思告诉张先生。张先生表示自己无意做官,也无意功名。说自己对皇陵也有了解,听人说过;“此陵发二门,长门平谈,三门凶险。有一凶就有一败。百年之后,三门必然惨败。不如包容二门太祖之后,三门凶险可有缓解,或有人相助。”仁宗听后,说到:“此人乃神人也。吾叹服。”遂命人御赐匾额:道术高明。赐予黄金百两。

  (本章完)

我要报错】【 推荐本书
推荐阅读:
最后的奥术师 http://m.zzdxss.com/zuihoudeaoshushi/